当“精益生产”碰上“芯片危机”

来源 | 外媒

编辑 | 梁秋梦

当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探索出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时,他们大概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一套称之为“精益生产”的模式,这一套先后经受住了97年大火灾和2011年福岛核泄漏的几乎颠簸不破的理论,最终还是受到了挑战。

据统计,本月日本国内所有14家汽车工厂都将临时停产,停产时间最长将达到11天,其中便包括丰田。丰田此前还曾公布,10月份丰田将在全球范围减产大约33万辆(包括中国市场),其中日本国内达到15万辆。

也就是说,将“精益生产”运用得最透彻、以稳健著称的丰田供应链,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突袭。都说精益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丰田的沦陷,让人们对这一趋势产生了怀疑。

实际上,在这之前,丰田就已开始重新考量“精益生产”的必要性,暂停了“及时化”管理,将半导体产品平均库存水准从 3 个月调高至 5 个月。

所谓“及时化”管理,即精益生产的精髓所在,它强调在必要的时间,生产出必要的数量。在供应链正常时,丰田此举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但由于缺芯,包括博世在内的多家大型企业都对“及时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些新的声音

丰田精益库存战略,为的是应对供应链中的效率低下,而非供应风险。事实上,“高效率”意味着库存指数很低,这就将跨国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一切如常”作为前提。

在这两年国际贸易及生产秩序已经变得不那么稳定的时候,再坚持“精益库存”,可能加大了风险。

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总经理哈拉尔德·克勒格尔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便谈到了自己对于芯片匮乏与库存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他说,芯片不是普通的灌注件,缺了在周末加班就能补回来。

“今后我们必须要有更多的库存量,从而保证芯片交付的缓冲区。当然,我们过去给某些芯片也有同样的库存与缓冲区安排,但是这明显不够,未来的库存量和缓冲区必须要达到更高的级别。”

至于谁来负责芯片库存的存储工作?他表示,这个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从理论上说,芯片的库存应该由汽车供应商负责,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有业内人士重新解读了零库存生产的概念。

“零库存的内涵,并不是指以仓库存储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存储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这个“最小化”,当然是包含对多重因素的考虑。而一些汽车关键零部件因为生产周期过长,且无法应对自然灾害等毁灭性冲击的影响,所以定期囤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越来越有必要。

有日本媒体指出,尽管日本汽车制造业形成了整车企业占支配地位的垂直分工体系,但芯片厂商并不在这一体系中,车企面对芯片厂商并不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即便本轮芯片荒结束之后,日本车企增加芯片库存也可能会成为常态。

当然,这与精益库存战略的定义也并不矛盾。精益库存的目标之一是变得对供应链中的效率低下和风险敏感,找出最有可能破坏性的瓶颈,并找出如何避免这些瓶颈的措施。

丰田也一直在变

实际上,今年以来,丰田相比其他主机厂,已经表现得“血条”很厚。

因为自精益生产模式遭遇2011年福岛事件后,丰田又大幅修改了供应链垂直管理体系,丰田称之为“BCP(业务连续性计划)”。

得益于BCP计划,5月份,也就是马来西亚疫情已经影响到芯片大规模封测的时候,丰田还表示,即便大众、通用、本田等汽车厂商减产或者停产,丰田也不会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这令竞争对手和投资者感到惊讶。

那么,什么是BCP计划?

2011年,地震和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泄露这一致命事故,这一系列灾难让丰田的供应链遭受重创,丰田汽车估计其采购的1200多种零件和材料可能会受到影响,并拟定了500项未来需要安全供应的优先项目清单,其中包括日本主要芯片供应商瑞萨电子制造的半导体。

据悉,丰田当时花了6个月才将日本以外的生产恢复到正常水平。显然,这对丰田引以为傲的即时系统(just-in-time)造成了很大冲击。

这也正是BCP计划提出的原因。按照BCP计划要求,供应商需要为丰田储备2~6个月的芯片。

因此,当今年因“缺芯”导致一系列从不同渠道汇聚的警铃打响之后,丰田实际上有两三个月的反应时间。

这几个月时间还有更妙的作用,就是囤货成本会更低。丰田发言人曾称BCP为“经典的精益解决方案”,比如芯片价格和国际汇率时刻都在浮动,这些风险,丰田都能尽量转移给供应商。

当然,丰田也并非一点库存成本也不承担。在每一个车型的生命周期内,还会退还一部分“费用”。

但尽管有了各种兜底动作,丰田终究还是遭遇了停产的危机。那么,这会不会导致丰田再向前走一步,介入芯片生产的全链条?

其实,从1989年开设一家半导体厂,以帮助设计和制造用于控制普锐斯动力总成系统的MCU,到现在,丰田设计和制造了自己的MCU和其他芯片已经长达三十年。2019年,丰田才将其芯片制造厂移交给电装以巩固供应商的运营。

如果疫情长期持续下去,疯狂的丰田人也不是没有可能做出深度介入。

但如果丰田将此次定为偶发风险,那么可能性并不大,毕竟常态下这么做成本太高。

素材来源:德国《汽车周刊》、华尔街日报、汽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