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該如何保有競爭力

manufacturing

新冠疫情巨幅影響全球經濟,製造業者面臨各項挑戰,包括缺工下的人力管理,供應斷鏈時,仰賴JIT(Just-In-Time)即時存貨制間接導致存貨不足生產停擺等,疫情一年後的今日,企業須調整營運模式,以在經濟復甦時保有競爭力搶得先機,更在未來面對危機時能快速應對。

靈活營運

面對危機時企業若能快速決策靈活應對便能減少衝擊,在2020新冠危機因為有工業4.0科技輔助,許多企業必須加速決策過程,或以數位方式才能維持營運。例如藉由雲端資料進行居家辦公,使用遠端監測工具異地管理工廠,或應用AI分析工具預測需求變化,進行倉儲物流與生產規劃因應快速波動的需求,而應用Digital Twin(數位分生)科技則結合大量數據資料,以虛擬方式模擬實際生產,以進行有效決策。另外,Digital Twin在疫情中也被應用在預測傳染病擴散程度,更用以預測病人病程,幫助醫師進行呼吸器分配。

供應鏈應變力

製造業為了降低庫存成本與風險,以JIT(Just-in-Time)即時存貨制營運,然而疫情下需求波動大,低庫存具高度風險,當預測不準確,上游供應不足等都可能導致缺料而被迫停止生產,導致供應鏈靈活度低,遭受嚴重影響。

疫情後復甦時期企業重新思考供應鏈規劃與管理,例如與本地製造商合作確保供貨便利性,多元化供貨源分散風險等方式建立低風險供應鏈生態。另外,也能透過建立接近實時的追蹤系統,透明化生產與存貨資訊,或應用人工智慧以更加精準預測需求,加速決策進行。

員工管理

疫情下凸顯製造業人力吃緊,發生缺工問題,而在經濟復甦時,初階員工及中階技術人員卻仍持續不足。根據Deloitte調查,77%的受訪製造業者認為即使在2021年以後,製造業人力缺口將持續,因此,疫情後企業應有效管理勞動力以保有競爭力,以免在需求復甦時生產力不足失去競爭力。另外,未來技術人員所需的技能不再與過去相同,採用創新科技時需同時提升員工技能,進行再培訓,避免技術落差使創新應用失去應有效益外,培養組織對科技的適應性與靈活性將有助於公司在面臨危機時,得以快速且彈性應對。

美國在近期提出《供應鏈安全報告》檢討在半導體與先進封裝、大容量電池、關鍵礦物與材料、藥物和原料藥等產業產能不足,缺乏危機應變與兢爭力等,以期改善長期重視成本與效率而未強勢發展製造業技術與生產能力的弱勢。疫情肆虐下,成本不再是製造業者最重要的競爭力,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發展趨勢中,擁有危機應變力的企業具有核心競爭優勢。過去,企業將數位轉型科技視為減少成本的工具,注重投資報酬率,而在新冠危機下,企業則重新思考將工業4.0科技視為保有彈性與創新營運能力的競爭優勢。

Source:

PwC: how manufacturers can stay competitive amidst COVID-19, PwC

https://manufacturingglobal.com/smart-manufacturing/pwc-how-manufacturers-can-stay-competitive-amidst-covid-19

Creating pathways for tomorrow’s workforce today, Beyond reskilling in manufacturing, Deloitte

https://www2.deloitte.com/us/en/insights/industry/manufacturing/manufacturing-industry-diversity.html

BUILDING RESILIENT SUPPLY CHAINS, REVITALIZING AMERICAN MANUFACTURING, AND FOSTERING BROAD-BASED GROWTH, The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6/100-day-supply-chain-review-report.pdf

1,437